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导学思政育人走深走实,构建和谐、共进、双向奔赴的导学关系,提升导师在谈心谈话中的专业能力与心理素养,2025年11月13日上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工程学院于西区一站式学生社区107联合举办“研途护航・师生心语”导师谈心谈话团体心理沙龙。本次活动由心理中心薛春艳教授主持,来自工程学院的七名教师积极参与,围绕“从以师为中心到以生为中心”的沟通理念展开深入交流与体验学习。

活动伊始,薛春艳教授以“身心状态分享”为切入点,引导教师们敞开心扉,营造真诚开放的交流氛围。参与教师纷纷结合自身近况展开分享:有的谈及处于学术与职业发展十字路口的思考,有的分享了科研任务中的充实与挑战,有的讲述了家庭生活中的温暖瞬间,也有教师坦言在多重角色中寻求平衡的探索历程。随后,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中,教师们通过“捶捶肩、拍拍背”等互动方式,彼此放松、拉近距离,为后续深入沟通奠定了信任与融洽的基础。

在核心环节中,薛春艳教授以“双向奔赴的导学关系”展开讲解,强调师生之间应实现情感共鸣、发展同步与教学相长,构建既尊重学生主体性、又发挥导师引领力的新型互动模式。为深化理念认知与技能迁移,活动设置了“三人行”情景模拟环节,教师们分别扮演导师、学生与观察员,沉浸式再现导学谈话、组会交流等真实场景。模拟结束后,各角色代表踊跃发言,现场观点纷呈、思维激荡:有教师提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严与宽”的边界把握难题;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分享了“亦师亦友”的实践智慧,指出尊重与信任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关键;也有教师表达了对当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切,如课堂参与度不高、成绩波动等问题,并反思教学方式与沟通策略的优化空间;还有教师聚焦心理困境学生的陪伴与个性化培养,强调以“非评判、多倾听”的原则走近学生。此外,有教师分享了在野外实习等非正式场合中,如何自然融入科研指导、深化情感联结的实践经验,体现了“场景育人”与“关系育人”的思政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沟通素养,薛春艳系统阐释了谈心谈话的六大原则——真诚、友善、积极倾听、零指责、少评价、适度指导,并详细介绍了“7+1步沟通模型”:从建立关系、肯定勇气、改变可能,到聚焦问题、寻找意义,再到制定小任务、总结收获与持续跟进。她指出,导师不仅是学术的引路人,更是学生成长中的支持者与陪伴者,每一次谈话都应成为“思政育人”的微观实践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活动在轻松而深刻的氛围中步入尾声。薛春艳总结指出,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递知识,更在于“点燃心火”,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与价值感。她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而导师的真诚关注与一致性沟通,正是构建良性导学关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路径。

本次沙龙活动在教师的欢声笑语与深度共鸣中圆满结束。参与教师纷纷表示,通过理论学习、情景演练与反思分享,不仅掌握了更具人文关怀的沟通方法,也更加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政为内核的导学共建信念,未来将在育人实践中持续探索,共同书写地大“研途”中温暖而有力的师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