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典范
育人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育人典范  >  育人典范  >  正文
学霸寝室

发布时间:2017-05-19点击数:

按者编:中国地质大学17栋324堪称“学霸宿舍”。施贺青,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录取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孙吉嘉,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程荣,保研至同济大学;余浚滔,正在申请以色列大学。

“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班级有班风,而一个宿舍当然有团体文化,这对一个宿舍的团队走向非常重要。”山东师范大学心理辅导专家昌兵分析,“一种向上的氛围当然会激励团队成员进行自我价值的挖掘,而消极的氛围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前进的路上,他们四个互相勉励携手前行。

热爱学习,一起奋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7栋324室学习氛围极为浓厚,晚上九点半,一般情况下宿舍里还没人,大家都还在图书馆,他们为了青春,为了梦想,为了未来而奋斗,这么一群积极的人每天在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安排下,锻炼极高的效率和专注度,他们互相分享彼此的心得,深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探讨中加固知识。学习成为宿舍相处很重要的一部分,乐在学习,乐在生活。

专注科研,共同进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描述的事业大成者的第一境界,而17栋324室却是“同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们都投身于科学,每个人都有科研立项。而且暑假会利用学院良好的科研平台,参加各个地区科研机构的学习和实践。

施贺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2015年尼泊尔地震影响珠峰垂向变化的大地测量研究;2015年湖北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生产实习(一个月);参加2016年空间对地观测及全球变化研讨会。孙吉嘉,基础科研立项—秋季银杏叶色差异的分子机理探究;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立项—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遗骸的埋藏研究。程荣河南洛宁生产实习一个月;地质填图、矿井采样及岩芯编录工作;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实习一个月, 大学生科学创新项目—“豫西吉家洼-上宫金矿集区蚀变特征研究及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的研究;海南省地质局项目—“海南岛典型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作用调查评价”生产实习,主要在云龙岩芯库做岩芯编录取样工作。余浚滔,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立项—火星的起源于演化研究。

四个人都热衷于科研,并且为之努力,“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的更远。”也正是这种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使得整个宿舍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处默契,友谊渐深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们性格迥异,其中有的人比较外向,热衷于社交,也有的人比较内向羞涩;有的喜欢看球赛,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旅游,还有的喜欢诗词歌赋;就是这样性格各异的四个人,互相勉励,互相宽容,互相理解,一点点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最后成为铁哥们。

余浚滔说:“四年的相处使得室友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活在生活里,还活在心里。”在施贺青要考研的那天中午,其余的三人都自发的选择不回寝室以免妨碍他的休息。并且不约而同的在下半场考试的前半小时打电话叫他起床。这就是默契,这就是感情,也正是这种互相为对方考虑的相处方式,使得他们的宿舍更加和谐与默契。也正是这份默契使得他们时时刻刻把对方装心里,试问:“遇室友如此,子欲何求?”

“有梦的天空才绚烂,有爱的寝室才温馨。”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都有自己课程,自己的科研,但是无论多忙,他们都会抽时间互相增进感情,他们会有座谈会,那是最开心的时刻,漫威DC的普及、英超的球队、时事政治、网球明星、漫画等等无所不谈。并且宿舍基本会保证一个学期最少一次的聚餐,平常也会相约一起去跑步锻炼,宿舍感情越来越好。

结语

梦总在远方,想念却停在故乡。无论彼此飞向哪一片天空,总有那些点滴流淌心中,总会感念四年的陪伴与相知。在奋斗的青春路上,愿你我都能收获相知相伴的友情,都能得偿所愿一路向前。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