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16:00,受党委教师工作部邀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吴和鸣教授在东区迎宾楼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彩讲授,各学院教师代表、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老师参加了学习培训。
首先,吴和鸣教授介绍了学生的认知加工模型中存在的两种表现和记载方式:客体表征和自我表征,提出老师应该从表面看到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通过总结青春期学生具有的典型特点,包括敏感、自我中心、疏离、被动退缩等,反映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在客体表征和自我表征之间不断转换,提出表征的形成主要受原生家庭影响的推论,即孩子会将父母的评价内化为他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将负性评价也投射到他人身上。
随后,吴和鸣教授用《孟子·娄离上》中“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引出投射性认同的概念,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重复、循环早期的经验,学生会不自觉地诱导老师做出他预期的反应,例如老师对待一位自卑懦弱的学生,会选择不将表现的机会交给他,这样的反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无能的自我评价。受中学繁重的课业压力的影响,老师不可避免的忽略了这些工作,问题集中在大学时期爆发出来,因此,老师在大学生重塑关系模型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吴和鸣教授指出,老师是学生的自体客体,应存在三个“位置”:不仅要在学生的前面,作为榜样和理想为他开辟道路;还要在学生的后面,为他加油打气,并在他经历挫折时提供支持;更要在学生的左右,一路陪伴和理解。老师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的营养,要站在多个角度去发现、看到他们内在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种新的体验会改变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学生遇到与父母不一样的人,他们会修改自己的内在心理模型。每个学生都有内在驱力,驱动自己去寻找关系,在关系中获得自尊的满足。
本次心理健康讲座圆满结束,老师们表示通过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相应理论和策略能够很好地指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共同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021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