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汪海)7月12日至13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丰广杯”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湖北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本届赛事由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组委会)、湖北省物理学会、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湖北省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联合主办,湖北理工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省48所高校的550余名师生参赛,创下赛事规模新高,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创新的蓬勃活力。
经过校赛选拔,优中选优,我校共推荐15支队伍参加省赛,共有14支队伍进入省决赛,经过角逐,代表队最终荣获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项数和进入决赛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总成绩在湖北高校中位列前茅,并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高度重视与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在本科生院、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和数学与物理学院的通力协作下,我校依托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精心组织备赛。数理学院教师团队全程倾力指导,深入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理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水平。
获奖名单如下:
奖项 | 参赛项目名称 | 指导老师 | 参赛学生 | 学生专业 |
省一等奖 | 基于回音壁模式微瓶腔的微小位移测量 | 任麟昊 | 高浩然 尤泽予 王欣润 陈鸿章 |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一等奖 | 多物理场微小位移的生成及光学检测 | 熊中龙 吴妍 | 孙昕 文沐恩 乔祥瑞 史琼妍 | 物理学 |
省一等奖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里奥利力探究实验 | 吴妍 熊中龙 | 张文豪 毛郅皓 李欣憶 刘格泫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 |
省一等奖 | AI4Science: 基于融合物理驱动的可解释机器学习对物理系统的控制方程发现 | 吴妍 熊中龙 | 杜辉 宋知汶 刘博宇 | 物理学 |
省二等奖 | 电滞回线测量仪 | 吴妍 熊中龙 | 张烜瑞 王冰冰 刘格泫 刘磊 陈瑞博 | 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省二等奖 | 晶体的X射线衍射教学微视频 | 张薇薇 刘瑞 | 杨一 林鑫凯 张煊 易浚 | 地球物理, 勘探技术与工程 |
省二等奖 | 液晶双折射及偏振干涉实验 | 陈洪云 汪海 | 陈致睿 张鸣宇 伍彩丽 杨玺 汪喻涵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 |
省二等奖 | 电磁炮能量转换效率的提升研究 | 熊中龙 吴妍 | 刘赢帅 陈国涛 刘津瑜 赵焕鑫 赵锦洋 |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海洋科学,广播电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省二等奖 | 基于柔性光栅对弱压力的测量 | 张薇薇 毕洁 | 宋幸康 张杨婧玥 陈雯浩 闫昊 李成勇 | 地质与地球物理试验班,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省二等奖 | 基于半圆摆-线圈耦合系统的电磁能量转化研究 | 吴娟 周俐娜 | 李欣悦 王思怡 | 材料 |
省二等奖 | 探究电磁感应转化效率 | 金三梅 杜桃园 | 任航 阮天怡 李子耀 贺悦 王子康 | 宝石及材料工艺,物理学, 自动化 |
省二等奖 | 单轴晶体双折射原理实验探究及利用光弹性原理模拟分析断层应力机制 | 毕洁 张薇薇 | 叶铃 罗奕好 杨瀚昀 吉志昂 | 资源勘查工程 |
省二等奖 | 迈克尔逊干涉仪 | 汪海 钟红霞 | 首朝怡 徐晴 冯安康 |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 |
省二等奖 | 弦振动的研究 | 马冲 郭龙 | 辛靖怡 李诗媛 桂若海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省三等奖 | 基于人工智能YOLO算法的薄透镜焦距测量研究 | 景锐平 冯如意 | 李佳慧 李永琪 郝中瑜 晏紫 曹可欣 | 应用化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理学 |
比赛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