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数理  >  正文
数学与物理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2-22点击数:

    课程思政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课程育人功能,促进经验交流与推广,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2023年1月5日上午,数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交流会由教学副院长黄刚教授主持,全院100余位老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会上,郭上江院长介绍了学院出台的《数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并作了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性发言。郭院长首先带领大家重温国家和学校关于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脉络,接着全面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和路径,特别谈到了课程思政实施理念、目的和目标该如何制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该如何构建,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建议思政元素提炼应该注意“少而精”“少而深”“少就是多”,也提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申报要诀。谈到学院准备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时,郭院长提出应该依托这个平台上实行工作坊制度,由每个系部轮流主讲,教师之间定期交流课程思政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同时实行院长午餐会,与学生互动。通过院长平台和系部互动相结合,切实增强课堂思政成效。郭院长的讲话对于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具体举措和实施路径,推动我院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建设,将立德树人、协同育人落到实处,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交流讨论环节邀请到学院五位老师汇报了近年来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方面的实践探索、成果经验和典型案例。五位老师结合各自课程实际情况,展示了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研究生基础课和少数民族预科生课程等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践。郭龙老师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2021年曾获得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在报告中,郭老师以《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氢原子光谱教学为例,谈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通过课程设计和具体案例展现了课堂的生动性。



李超群老师在研究生课程《多元统计分析》中融入身边人身边事,结合国家社会当前热点话题等元素,在教学中运用思政元素润物无声的特点,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育人效果。杜秋姣老师介绍了自己在专业课《光学》中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汇报了开展课程思政体会和感想,她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创新素养,真正体现了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功能。刘鲁文老师汇报了自己在《高等数学》教学上如何根据大纲要求设定目标,如何深挖思政元素及其切入点,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充分融入课程思政,以及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践行课程思政。刘老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2022年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教研论文《“四个聚焦”构建课程思政生态圈》。徐超副书记汇报了《强国动力》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其带领的学工组在短时间内着力打造《强国动力》这一思政教学品牌,从顶层设计、课程创新、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完善构想并付之实践,为老师们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交流会上,大家纷纷从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制度方案完善、健全评价体系、加强交流培训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与会人员畅谈独到见解、碰撞思想火花、相互借鉴启发,会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吴太山书记作总结发言。他对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主动开展的积极实践和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学院的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增强课程思政意识。以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为指导,将各类课程与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院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担负起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营造“人人讲育人、课课有思政”的育人氛围。二是要积极探索实践。课程思政的作用方式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无论是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还是数学和物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乃至研究生课程,都要深入挖掘和梳理其中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希望老师们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一批具有各自课程思政特色的教案甚至教材。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体在各个系部,各个系部要切实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和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方案》,统筹谋划各门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探索各类课程思政的新途径和新范式,组织本单位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工作研讨和交流,积极支持教师走出校园开展课程思政调研,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交流和学术研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数理模式。

本次研讨会让教师们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更为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