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教育改革与专业建设办公室  >  教学研究  >  正文
关于印发《学校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9-15点击数:

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办公室文件

地大校办字〔2011〕4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关于印发《学校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的通知

各学院(课部)、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予以印发,请有关单位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和教学计划若干事项的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广泛征求意见、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现就相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当前形势与任务

1.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核心词是“提高质量”。我校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应在《纲要》的指导下,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发展创新,在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思考、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下更大力气,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十二五”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对本科人才培养有新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与新发展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从国家到学校,各个层面的“十二五”规划都在制订之中,高等教育领域内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新政策不断推出;第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在紧锣密鼓的制订之中,专业名称与专业内涵都出现新的特点。这要求我们紧抓历史机遇,进一步明确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厘清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形成本科人才培养的合力。

3.从我校工作需要出发,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急需进行总结与思考。长期以来,我校人才培养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并以“地大人”响誉业内。但是,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如本科人才培养的地位问题,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本科人才培养口径的“通与专”问题,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问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需各专业进行深入的讨论、思考与梳理。

二、指导思想

1.落实《纲要》,积极发展。认真落实《纲要》精神,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为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构筑学科高地,促进人才培养。以构建一流的地球系统科学学科、专业体系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实现我校“品德高尚、知行合一、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学术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举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3.进一步完善课程平台建设,推进“学分制”改革。通过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夯实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步稳妥地推进学分制,促进高素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为拔尖人才、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提供学习平台和成长空间。

4.全面分析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认真总结200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成果,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完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淡化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界线,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加强专业课教学与实践教学,力争“十二五”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

三、基本要求

1.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应各学院的要求,本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修订时,适当增加专业主干课与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

总体要求:本科毕业生应修满195-205个学分(不含8个自主学习的学分),理论课16学时为1个学分,实践教学1周为1.5个学分,学生自主学习的8个学分必须修满,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途径获得。具体要求如下:

(1)理工科专业(含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应修满200-205个学分,理论课150-155个学分、实践教学45-55个学分、自主学习8个学分。

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约占50个学分)、学科基础课程(约占50-55个学分)、专业主干课(含必修与选修课,约占50-55个学分)。

(2)非理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应修满195-200个学分,理论课140-145个学分、实践教学40-50个学分、自主学习8个学分。

理论课包括通识教育课程(约占50个学分)、学科基础课程(约占50-55个学分)、专业主干课(含必修与选修课,约占45-50个学分)。

2.理论课基本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制订,包括马列课(9个学分、另设2个社会调查自主学习学分)、德育课(3个学分)、军事理论课(2个学分)、体育课(6个学分)、计算机类课程(3.5-5.5个学分)、英语课(12个学分)、另设3个自主学习的学分,各专业英语教学标准按照《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地大校办发〔2008〕29号)的相关要求执行,新增专业大类导论课(1-1.5个学分)和各类通识教育选修课(12-14个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列入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大类导论课由各专业按专业大类或跨专业开设(如工程学院开设的《工程导论》),并由高水平的教授讲授。

(2)学科基础课平台由各专业邀请校内外专家,根据各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制订。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学分学时分配见《大学数学与物理学习指南》)、物理、化学、力学、电路及电子技术、制图、测量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等基础课程。各专业应特别注意完善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淡化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界线,在专业课模块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各专业自主确定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由各专业认真调研、听取学生意见,并与教育部相关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系、充分了解情况后制订。各专业的每门专业主干课程确定后,必须同时提交完整的教学大纲,并列出10本左右的参考书籍(教材或专著)和3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目录。

(4)第一至第六学期,每学期每位学生理论课选课学分不得低于20个学分。

3.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2个学分)、劳动(1个学分)、计算机程序设计(2个学分)和各类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2)各专业认真讨论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周数,按照相应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要求,认真制订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应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和措施,保证实验、实践教学落在实处。

(3)所有的实验、实践教学均要求有完备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或者校内教学指导用书。

4.各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应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知识培养、能力训练和素质提高,杜绝因人设课和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

5.请各专业合理安排各课程平台及实践教学,各门课程学分计算可以精确到0.5个学分。

四、修订重点

1.完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通过调研和专家讨论,在上一轮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对基于学科大类的学科基础平台课程进行修订,达成共识,形成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加强专业主干课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各专业要立足学科前沿,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以服务行业发展、社会发展为导向,明确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力求体现专业定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努力彰显并扩大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要广泛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扎实落实各实践教学环节,做到教学、科研、生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基础课的分层选修机制。覆盖面较大的相关通识教育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含实践教学),须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方案,分层次开出内容深浅不同、学分不同的课程。各基础课所在学院应和其它学院充分沟通、听取意见、认真讨论,制订并完善基础课程全校分层教学方案。

各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对本专业必修课程的最低标准作出规定,学校鼓励学生按更高标准选择必修课程学习。

4.开设选修课,鼓励双语教学。各学院应按本院教师人数的20%以上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修。专业通过分组专业选修课,向本专业学生提供若干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方向的课程,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菜单”;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本学科专业领域的新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学校鼓励在各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中实施双语教学。

5.进行课程开设资格认定,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学校将进一步规范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归属和教师课程开设资格认定。各学院要结合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各专业和课程建设负责人,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避免因人设课。

6.合理安排,避免课程内容与次序方面的混乱。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尽量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次序混乱、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使课程先行后续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保证教学工作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次序有条不紊地开展。

7.改革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安排上,削枝强干,注意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五、其它事项

1.在“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举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有关专业的特殊培养方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可根据本专业特殊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2.通识教育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开设,分为自然科学类、人文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哲学与心理学类四大类;人文社科类学生应多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同时,自然科学类学生应多选修人文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哲学与心理学类课程。

3.各学院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针对通识教育课与分层教学的学科基础课的开课学期,应提出明确要求,并事先与相关教学学院沟通好,避免因开课教师人数不足造成的教学安排困难、课程开设先后次序不合理等问题。如实在无法协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4.自主学习的8个学分含社会调查2个学分、大学英语3个学分。

5.体育课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每学期1.5个学分。

6.新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格式与2007年版相同。

六、程序及时间安排

本通知下发后,请各学院及相关单位进一步重视教学计划的制订,并具体安排以下工作:

1.认真审阅必修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路及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测量学、地质学基础等)的分层方案,若有异议,于2011年3月25日向教务处提交书面材料。

2.3月中旬至4月中旬各系(室)集中讨论,提出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修订方案上交学院。各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委员讨论、审核本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经与系(室)协商后,形成各专业新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修订方案。

3.5月15日以前将新的修订方案汇总到教务处,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全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新方案进行审定。

7月形成学校各专业新的教学计划并报校务会批准。

2011年9月起执行新的教学计划。

主题词本科教学 培养方案 教学计划 通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办公室 2011年3月18日印发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