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才培养单位:
为持续深化学习之路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学生党支部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传承地质魂、重走勘探路、讲好红色事、建功新时代,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长专业知识才干,发扬服务奉献精神,结合落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和教育强国建设地大实践行动方案,决定开展2025年学习之路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7月至10月
二、参与对象
各人才培养单位以学生党支部为立项单位,选取工作基础扎实、团队作风优良的支部进行立项。各单位最多推荐本科生党支部1个、研究生党支部1个,按照本研一体设置党支部的单位,最多推荐2个。活动负责人必须为支部负责人,参与人以该支部成员为主,鼓励辐射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每个支部须配1名指导教师。
各单位积极动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骨干、优秀思政工作者担任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同对外开展联学联建活动。教师带队实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按照学校有关办法计入育人工作量。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地质报国”支部铸魂行动
一是深化精神谱系实践研究,依托“地质 e 站”等拓展研学点,开展党组织联学联建,组织学生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精神和“梦想号”贺信精神,赓续地质报国精神根脉。二是开发地质一线实景党课,将党课搬到野外工作一线,打造特色党课,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三是加强行业先锋对话引领,组织学生党员专访行业专家骨干等,与先锋面对面、结对子,充分挖掘家庭传承、师门传承等方面的地质情结生动事迹。
(二)开展“大国工程”支部逐梦行动
一是深化“大国工匠说”,聚焦三峡工程、新藏铁路等大国工程,邀请行业专家深入解读工程项目,邀请工程师校友分享奋斗故事,激励学生投身行业建设。二是推动“科技报国谈”,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动态,开展技术研讨、案例剖析和经验分享会,深入交流前沿科技动态。三是开展“制造强国行”,组织学生参观生产一线、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行业感知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工匠精神。
(三)开展“专业服务”支部赋能行动
一是打造“党建+服务企业”系列活动,调研企业需求,通过师生党支部联动,构建“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项目。二是开展“党建+服务基层”系列活动,依托专业知识,组织地学科普、公益宣讲及基层治理等活动。三是推进“党建+服务就业”系列活动,建立“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科研团队”联学联建模式,利用科研资源拓展实习就业机会,形成全链条育人模式。
(四)开展“重温抗战峥嵘岁月”支部研学行动
一是用好红色教育资源,结合落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走进抗战纪念场馆和革命老区,在实景实境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二是挖掘红色故事,通过重走老战场、重访老英雄、重温老故事等形式,沉浸式体验抗战历史,聆听亲历者讲述,感悟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三是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引导青年学生感悟民族气节,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成果要求
(一)党课视频
拍摄制作1部党课视频,视频应聚焦活动中心任务,表达出蕴含地质报国、企业家精神、抗战精神等活动中心思想。鼓励学生主讲,教师、企业代表、行业专家、抗战老兵等共同参与授课。视频创作需严格遵循党课规范,融入党的理论阐释、政策解读等基本要素,充分利用行业一线真实场景,通过实景拍摄、案例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增强党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打造兼具思想性、专业性与观赏性的优质党课作品。作品时长15-20分钟,片头应有党课标题、主讲人姓名、党支部名称、推荐单位等信息,视频应配有字幕。建议横拍,格式要求为MP4(1080/25p/8Mbps)。优秀党课作品将纳入学校学生党课视频资源库,运用到学校党员教育培养环节。
(二)宣传材料
1.拍摄1个Vlog视频。用青年视角,通过 Vlog 形式记录活动全过程或精彩瞬间。视频应有解说或字幕、党支部名称和推荐单位等信息。视频时长不超过1分钟,视频材料建议横拍,格式要求为MP4(1080/25p/8Mbps)。
2.撰写1篇新闻稿。实践期间须向学校投稿至少1篇微信推文,鼓励向校外媒体平台投稿。各团队须提交宣传稿全文及稿件发表截图。
3.制作1个图片故事集。精选5-8张高清实践影像,以“一线纪实、山河印记、精神传承”为脉络,创作图文并茂的主题故事集。每幅图片搭配200字以内的文字解读,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图文故事集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故事集中所有图片以JPG格式单独打包,形成可留存、可传播、可视化的育人成果。
(三)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以文字形式重点阐述实践项目实施情况、主要成果、特色亮点以及实践经验等,不超过3000字。
五、进程管理
(一)立项与备案(7月)
各单位选定行动类别,组织相关支部制定方案并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7月7日17:00前提交《项目申报书》,纸质版材料提交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东区行政楼329),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xgcszbcug@163.com,邮件主题命名格式为“培养单位+党支部名称+项目申报书”。学校将对所有项目立项并公示。
(二)组织与实施(7-9月)
获立项团队严格按计划开展实践行动,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各单位须同步做好安全教育与应急保障,指导教师须随队参加实践,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视频、图片和文字记录,强化实践成果宣传力度。
(三)结项与答辩(9-10月)
各团队提交结项材料,学校适时安排答辩。学校根据答辩成绩与相关成果材料综合评定团队等级(优秀30%、合格)。其中,优秀项目给予不超过5000元支持,合格项目给予不超过3000元支持(不足部分由各人才培养单位支持、个人自筹),优秀项目纳入后续长周期支持项目,并被推荐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有关荣誉表彰和成果展示,相关工作纳入学生思政工作和育人工作量评价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工作统筹。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将活动与暑期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理论宣讲等工作一体部署、统筹推进。要深入宣传、层层发动、精准动员,组织具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好文字功底的学生积极组建校院两级实践团队。
(二)加强过程指导。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全程跟踪指导,探索创新内容形式,提高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好学生团队行前安全培训,重点加强交通、饮食、住宿等安全教育。
(三)加强总结宣传。各单位要重视宣传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对接校内外媒体,积极宣传展示活动成果。要推动工作探索与创新,加强典型选树,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探索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联系人:徐天宜67883243;朱密华68788772。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