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
关于遴选优秀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 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 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6-30点击数:

各分党委(党总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创新网络育人机制载体,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推出一批反映我校网络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典型案例优秀作品,引导广大师生争做校园好网民、共筑教育强国梦,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关于举办第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函〔202512号)要求,学校决定在全校师生中遴选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推荐参加全国网络文化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争做校园好网民,汇聚网络正能量,奋进强国新征程

二、活动对象

全校所有师生

三、作品征集

(一)学生类

本届文化节共设置光影趣青春、影像创意汇、网图新视界、网语青年说、校园好声音、数智新技艺、网创梦工厂7个赛道所有作品须为2024115日至提交截止日期间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

1.光影趣青春

作品类型包括微视频、系列短视频、微课程。微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系列短视频数量不少于3个,不多于10个,单个时长为15分钟;微课程作品数量不多于5节,单节时长不超过10分钟。超出时长将取消参评资格。文件格式为MP4,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内容配字幕。为保证作品上传顺畅,单个文件建议不超过600MB。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2.影像创意汇

作品类型包括微电影、动漫短片、公益广告(视频)。文件为AVIMOVMP4格式的原始作品,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时长原则上在10分钟以内,适合互联网传播。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拍摄设备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3.网图新视界

作品类型包括漫画、摄影和平面广告。漫画为多格漫画或单幅漫画,格式为JPEG,色彩模式RGB,分辨率100DPI(上传时需同时提交TIFF文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摄影为单张或系列作品,系列作品不超过6张,格式为JPEG,需保留EXIF信息,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可配1名指导教师。平面广告为单张或系列作品,系列作品不超过3幅,作品格式为JPEG,色彩模式RGB,单幅图片大小在10M以内,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4.网语青年说

作品类别分为网络文章、网络文学、网络评论。字数不超过5000字,可在文章中配图、表。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可配1名指导教师。

5.校园好声音

作品类型分为音频作品、校园歌曲作品。音频作品包括诵读作品、创意音频、有声故事三类。校园歌曲作品包括原创歌曲和改编歌曲两类。每件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音频或歌曲总时长需在5分钟以内,名称25个字以内。音频格式要求为MP3,大小10M以内。

6.数智新技艺

作品分为智能体AIGC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自主研发应用和创新创意方案四大类。该赛道设置线下交流展示活动,具体要求详见活动官网。每件作品作者限4人以内可配2名指导教师

7.网创梦工厂

微信推文、H5、长图、表情包、校园文创设计等。微信推文、H5提交作品网络链接。长图、表情包、校园文创设计类提交图片文件,格式为JPEGGIF文件小于10MB每件作品作者限5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教职工类

优秀网络文章、优秀工作案例、优秀微课、优秀新媒体作品、优秀AI+思政”作品5类作品所有作品须为2024115日至提交截止日期间创作的作品。

1.优秀网络文章

须面向大学生创作,体裁不限,要体现价值引导、思想引领,内容观点正确、立场鲜明,育人功能凸显,紧扣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广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有较高的浏览、转发、评论和点赞量。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

2.优秀工作案例

可围绕个人或团队(网络思政工作室、理论社团、心理咨询室等)在创新网络育人工作、提升师生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文明教育、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数智赋能等工作过程中探索施行的好经验、好做法及维护运行的平台及栏目,或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利用网络对遇到的热点、难点、重点、突发事件等进行释疑解惑和深度辅导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撰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剖析、总结、提炼形成的新对策新经验。

案例内容应包括项目主题和思路、实施方法和过程、主要成效和经验、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等,要求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字数3000字以上,可配说明图片和视频。每件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

3.优秀微课

应围绕日常工作实践或学习教育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场景、要点或环节进行课堂设计,能够有效解决思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作品要贴近师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在思想融入、情景设计、表达演绎、视频拍摄制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标题简洁,目标明确,具有个性和特色,作品片长不超过15分钟;画质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每件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

4.优秀新媒体作品

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的宣传报道、经验分享及成果展示等,在网络上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的转发、评论和引用量,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方式方法。作品包括短视频、微电影、公益广告、校园MV、音频、H5作品、图解、漫画、长图及动图等。视频类作品,片长不超过10分钟,文件格式为MP4,画质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图解类、长图类、漫画类作品,提交图片文件,JPEG格式。动图类作品,提交图片文件,GIF格式。H5页面类作品,提交主要交互界面截图和网络链接。音频类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钟,格式统一为MP3,以Word形式提供文字脚本,保证音质清晰流畅,有听觉美感,可根据需要配音效或进行其他后期制作。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

5.优秀AI+思政”作品

围绕内容供给、队伍建设、精准思政等领域,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创新成果。作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思政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网络育人作品,以及展示应用场景拓展、网络思政工作赋能等方面实践成果的短视频作品。

短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文件格式为MP4,画质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图解类、长图类、漫画类作品,提交图片文件,JPEG格式。每件作品作者限5人以内。

所有优秀网络文章、优秀工作案例、优秀微课、优秀新媒体作品可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必要的推荐辅助材料(主要是指佐证作品影响力的材料,包括转发及引用率、领导批示、成果鉴定、专家推荐信等)。材料严禁作假,一经发现,即取消评审资格。

四、组织流程

(一)各二级党组织评审

2025915之前,各二级党组织积极组织作品征集,并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初审,按作品类别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其中每类作品一等奖的比例不应高于每类作品总数的10%,每类作品二等奖的比例不应高于每类作品总数的20%

学校进行校级评审

  920日前,二级党组织填写《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信息表》(附件13)和《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汇总表》(附件24),与评审结果公示一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统一提交至本科生院思政办,电子档发送至邮箱xgcszbcug@163.com。所有作品及相关附件材料电子档请同时发送至邮箱:xgcszbcug@163.com。联系人:朱老师  电话:67883243

925日前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校级优秀作品和优秀组织单位,并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

指导完善

930日之前,本科生院会同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入围作品进行专门指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推荐作品。

(四)推荐上报

1010日之前,学校将遴选出的校级优秀作品统一推荐报送参与第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征集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作品征集。

(五)作品网络传播

为充分发挥优质网络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有被推荐报送的网络作品均需上传至抖音、哔哩哔哩、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上传至抖音或哔哩哔哩的作品需参加#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话题展示,并@“校园好网民”新媒体账号。

六)校内成果展示

10月至11月,学校将组织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展,将本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集中展示。

有关要求

作品要求。所有作品政治导向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作品严禁剽窃、抄袭,关于剽窃、抄袭的具体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作品须无版权纠纷,参加推荐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提交作品的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自荐或推荐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展览出版权,但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出现上述纠纷,保留取消其参加征集资格的权利。所有作品提交时确保信息完整、无误,后期作品名称、作者及指导教师姓名等均不予以修改。

工作指导要求。各二级单位要加强对推荐作品进行指导,特别是视频类作品,要打好基础,邀请专家对作品跟踪指导。

(三)过程管理要求。各二级单位要注意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院级评选、作品指导、校级推荐,做好各类作品申报的组织动员工作。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       团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

                       2025627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2.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3.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4.docx】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