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网站!
首页  /  学生发展  /  日常工作  /  正文

日常工作

【领航人生】殷鸿福院士与青年学子谈治学与为人

作者:学习支持中心 发布:2016-10-21 点击量:

10月20日下午,由学工处大学生学习支持中心举办的第101期“领航人生-名师谈学习”活动以圆桌会话的形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演播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教授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治学与为人”的讲座,来自全校三百多名同学聆听了报告并与殷院士互动交流。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孙静主持全场活动。会场座无虚席,已是81岁高龄的老院士精神矍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阐述了治学与做人的道理,赢得了在场学生经久不息的掌声。

讲座一开始,殷院士首先谈到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不可分, 治学与为人要兼备, 因为科技是力量,人文是方向。随后殷院士回顾了他前半生最重要的三次选择——考大学,坐冷板凳,回国。

放弃清华北大,选择地质之路。

1952年,殷院士成绩优异,本可以报考众人向往的清华北大,但他坚定地选择了北京地质学院。一方面是源于兴趣,他从高中就开始收集地图等有关地质类的图书和资料;另一方面是响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号召,投身资源矿产行业。殷鸿福院士真诚地表示:选择地质之路,我无怨,无悔,无憾。

十几年冷板凳,迎来学术高峰。

殷院士告诉在场的青年学子一定要经受住坐冷板凳的考验。由于1957年至1975年频繁的政治运动,知识分子地位急剧降低,沦为别人眼中的“臭老九”。处在那样的时代,尽管周围的人纷纷下海寻求其他出路,殷院士仍然坚持坐冷板凳,并且一坚持就是十年之久。当时的他想着,做人要有底线,要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也坚信中国总有一天要搞建设。事实证明,殷院士的选择是正确的,厚积才能薄发,有了积淀才会有他随后在科研上的丰硕成果。

从美国到北京,最终选择武汉。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殷院士凭借优异的外语成绩,获得了出国的机会。通过在国外的几年深造,殷院士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他也明显感受到了国内相较国外在古生物学上的差距,于是他决心回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回到祖国后,尽管当时武汉各方面环境恶劣,不如北京待遇好,但由于殷院士想做的研究在北京不能实现,于是他选择了武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谈及做人,殷院士认为最基本的是做一个正直、努力的人,不以功名富贵论成败,正直努力的人是潜在的英雄。此外,实现理想要做好选择和舍弃的准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同时还要对选择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殷院士在毕业论文中曾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他认为大学生应当早立志向,眼光长远,贫贱不移,坚持不悔。

舍得智慧,让学习成为习惯。

谈到治学,殷院士认为要舍得功名,耐得住寂寞,坐稳冷板凳,他用自己十余年坐冷板凳的经历证明了这一道理。他谈及自己退休后不适应清闲的日子,于是自己自学微生物学,希望为科学发展再做贡献。他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道:人活一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自己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他觉得学习和科研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所以他会一直坚持学下去。

在与学生的提问交流环节中,殷院士认为追求自己的爱好与爱自己所选择的并没有好坏之分,主要还看自我衡量,同时告诉同学们“地质的春天”终将会到来,但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在日后也都能静的下心来,熬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静候机遇的到来,遇上自己的精彩。

最后,活动小组代表全体学生向殷院士赠送由学生亲手制作的恐龙图案的手工制品。同学们分批纷纷与殷院士合影留念。

封面

IMG_9929

IMG_9900

IMG_9949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