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网站!
首页  /  思政教育  /  典型经验  /  正文

典型经验

【思政论道】︱战“疫”时期辅导员思政工作法(五)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发布:2020-03-27 点击量:

编者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是摆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紧迫的命题。近年来,各学院、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下大力气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当前,面对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的要求,学工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战。特开设“思政论道”栏目,邀约采取提前约稿和开设讲坛的方式,分享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有所助推。

思政论道——战“疫”时期辅导员思政工作法(五)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数学与物理学院朱佳斯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秉持一套“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的读书理念,好读书但不唯书,颇有个人的读书特色,很是值得我们学习。疫情期间,虽不能走出家门,但在小小的书房读上一本好书依然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恬静而充满能量。看到很多同学开启了自己的读书之旅,甚感欣慰,在此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读书感悟和体会: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迷香。”西方先哲曾总结到哲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源自人类的惊奇,另一个则是闲暇的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莫不是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一次绝佳的读书机会。网上曾有人调侃受疫情影响会不会造就下一个牛顿?这个说法诚然有些玩笑的意味,但也揭露了一个事实,就是疫情期间人们选择在家做什么,是可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书籍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书籍让不同的人收获不同的成长。所以培根有一句经典的名言:“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书籍传递的是一种思想,激发人们去思考。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可以造就一个人独特的气质。在家选择读书为自己充电的人越来越多,前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关注到了各大图书馆纷纷举行了“书香战疫,居家阅读”的读书活动,电视上也播出了人们在方舱医院开启阅读养生模式的新闻报道。读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正悄然而至。

让读书成为快乐的源泉。有的人喜欢把读书功利化,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求名与利,这不是我们读书应有的状态。“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我想,探寻隐藏在事物现象本质背后的规律和道理,反复推敲之,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之理才是读书修为之道,追寻真理的同时让人收获来自内心的愉悦和快乐。“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轶自富”,书籍应该是越读越少,越读越精,越读越薄的,汲取书中精华,提炼作者观点,完成一次与作者之间思想上的对话,会让我们在看问题的视野上更加宽广,分析问题的思路更加辩证,应用知识的能力更加娴熟,思想愈发的解放和活跃。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让人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让读书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中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三者德排在第一位,为千百年来各路仁人志士所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立德”是智慧转化为德行的过程,无德无以立身,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又以读书为本。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疫情当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无数一线医疗工作者和疫情防控工作者用生命换来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健康。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立鸿鹄之志,静下心来读书,学知识,长本领,只为将来也能够成为钟南山院士那样具有伟大人格的国士无双,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背起行囊,挺身而出,建设国家富强,守护人民安康!

最后给同学们推荐一本国民阅读经典,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贯穿古今中外哲人思想,享誉海内外,倍受学者推崇,是一部影响了许多人一生的作品。建议同学们深入阅读这本书,在阅读中体会思想的魅力。“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学会反思,在这本书中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找寻人生的答案。

(作者系数学与物理学院辅导员,本文系一线辅导员思政工作交流稿)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生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